绥化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欢迎您!
当前位置:首页 > 营商环境

服务做“加法” 审批做“减法” 打造自然资源系统优化营商新环境

发布时间:2021-03-15 浏览次数:185 打印文件

服务做“加法”  审批做“减法”

打造自然资源系统优化营商新环境

 
 
 

自然资源部门成立以来,聚焦效率和质量,坚持服务做“加法”,审批做“减法”,打造优化营商新环境,市人大常委会测评优化营商环境获得全票,财产登记在东北三省优化营商环境测评中被列为标杆,获得全市招商引资突出贡献奖,市委市政府多次给予表扬和肯定。

一、破难题,保障用地助发展。紧扣大局,主动作为,可靠的服务保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助力。一是争取支持保需求。两年来争取报批用地2643公顷,用地量居全省首位。2020年处置批而未用土地967公顷,速度与数量全省第一,争得了重点项目一事一议的支持,恒大文旅康养城用地随报随批,一大批项目在寒地黑土上茁壮成长。二是全程跟进保落地。设立专班,制定清单,跟踪服务,绥大高速通过自然资源部会审、哈伊客专完成部级预审,131个百大项目落地生根。2019年末抓住新法实施前的“窗口期”,抢报用地466公顷,2020年先后5次对接今年项目用地需求,保障了“开春即开工”。加班加点办理申请立项、争取资金项目预审和选址73件,传染病医院等项目破土动工。三是扩大收益保财源。2020年土地出让收益创新高,41.9亿元出让金拉动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增长248%。入库补充耕地项目26个,可新增耕地4880公顷、可获指标流转收益57.9亿元,已完成的6个项目获益17.3亿元;6个“增减挂”项目指标交易获益13.5亿元。30多亿资金为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。

二、通堵点,再造流程提效率。敢于突破,大胆探索,在服务民生、服务企业中跑出“加速度”。一是打破壁垒破解难题。提请市政府出台“先证后税”等14条政策,用8个月时间将10几年、10万套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办证难题化解,首次登记达100%,转移登记“只要想办就能办”。二是自我革命创新机制。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13条措施,简环节、优流程,压时限、提效率,土地权属内的续建工程,免办规划“一书二证”、最多减少40个工作日,推为全省典型。三是集成优化减时增效。将每类用地的各个环节串成“闭合链条”,依据流程“网上通办、联审联办”,不让企业“来回跑”。承接省管部分用地审批职责,数据化智能审核“农转征”用地,由14个工作日提速到3个工作日,“绥化模版”成为全省标杆。

三、辟新境,创建品牌添活力。勇于创新,凸显特色,打造优化营商环境行业新名片。一是不动产登记“绥心办”。构建“线下大厅+线上平台”服务体系,转移登记与住建网签、税费征缴“一窗受理、一次办结”。在银行设立窗口,抵押登记与贷款业务“进一个门、办多家事”。一事一评的7万笔业务,群众满意率99%,实现了随心办、随愿办。二是工程项目“我领办”。成立全省唯一的建设项目报审科,在市审批服务中心设立窗口,领办工程建设项目,要件齐全下,一、二阶段审批由52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,发挥了申请受理员、业务协调员和企业服务员作用。三是规划审批“优化办”。制定下发“多审合一、多证合一、多测合一”改革意见,一张表单、一套材料完成多项规划业务,全年合发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94份,提供了“快一拍”保障服务。

四、改作风,锤炼能力优服务。强化队伍建设,提升素质能力,塑造优化营商环境“硬核”团队。一是提升创新能力。以政治觉悟推进改作风优环境,召开12次党组会和优化营商环境大会,专题研究部署,从“灵魂深处闹革命”,破藩篱、拓思维、辟路径,推进服务整体跃升。二是提升服务能力。针对“三局合一”后新人新事新政多,实施“队伍建设年”活动,开展理论大讲堂、业务大课堂、知识微学堂,推进职责、业务、人员、感情四个融合,选担当者、用干事者、奖奉献者,提拔任用、职级晋升47人,形成“1+1+1>3”聚变效应,“营商新军”彰显新动能。三是提升实干能力。领导干部以上率下,既做“指挥员”,更当“战斗员”。亮出担当公约,列出负面清单,摒弃“托人找人办”,做到“办事不求人”。突出整改“四风、五不”问题23项,践行“五个好作风”。落实“五细”要求,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“清单制链条式”抓落实、出成色。